•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1. 当前位置:首页>机构设置>野外平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一、概况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村,N47°21′,E126°50′,东北典型黑土区中部,商品粮核心产区,漫川漫岗水土流失区,平均坡度为2.55°,土壤侵蚀模数>1000 t/(km2.a),沟壑密度2.27 km/km2。垦殖率80%,坡耕地占90%以上,主要作物为大豆和玉米,土壤为典型黑土,多年平均降雨530mm,气温1.5℃。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始建于2007年,原为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的黑土侵蚀研究基地,同年成为水利部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30个重点监测小流域之一,2010年建设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738个监测站点中的2个,并成为水利部松辽委和黑龙江省水土保持重点监测站,国家外专局黑土侵蚀研究与治理引智示范基地,2012年建设成为水利部黑土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标准化示范基地。2013年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决定正式成立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二、目标与研究方向 

  总体目标 

  立足我国东北粮食核心产区的漫川漫岗黑土水土流失区,以典型黑土区农业和生态为重点研究领域,系统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黑土侵蚀研究、水土保持技术研发和示范,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一流的黑土水土保持科学监测与实验研究平台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基地,为国家黑土保护与合理利用、区域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数据、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 

  (1)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利用坡面径流观测场、微型小流域和小流域控制站,对水土流失进行长期监测,服务于黑龙江省、东北松辽流域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公告。 

  (2)黑土侵蚀特征与机理研究 

  重点研究各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引起水土流失各因子的定量评价及指标体系、侵蚀沟发生和发展过程及机理、侵蚀沟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趋势、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优化配置、水土保持对耕地和粮食生产的效益评价。 

  (3)水土保持科技示范 

  引进组装国内外黑土水土保持先进技术,创建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标准化示范基地,集中展示,效益长期跟踪监测,成为水保科技研发、效益评价、培训、示范和国际合作基地。 

  三、科研队伍 

  海伦水保站共有人员16人,其中科研人员5人,支撑人员1人,研究生6人,长期聘用人员4人;客座研究人员3人。自2013年以来,毕业博士3名,其中联合培养1名;毕业硕士4名。 

  科研与支撑人员 

 

张兴义 

研究员 

研究领域: 

黑土生态 

 

刘晓冰 

研究员 

研究领域: 

作物生产力 

 

宋春雨 

研究员 

研究领域: 

水土保持 

 

李 浩 

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 

土壤侵蚀 

 

胡 伟 

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 

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陈 渊 

高级工程师 

(支撑) 

研究领域: 

水土保持 

  四、工作条件、野外观测与实验室 

  (一)工作条件: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有6.5公顷土地,2012年新建360平米的综合实验楼,2016年购买401.25平米的校舍(原光荣小学)作为实验室,作为科研生活园区。目前水保站具有完善的服务系统,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宿舍等一应俱全。 

 

综合实验楼                          生活区全景 

  (二)监测平台 

  (1)坡面径流观测场 

  由21个标准径流观测小区组成,涵盖3°、5°和7°三个坡度,免耕、少耕、传统、横坡、自然恢复和裸地6种措施,采用分流桶和无动力水土流失自动观测装置监测,9个小区实现径流和输沙过程自动监测。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坡面径流场

  (2)微型小流域控制站 

  微型小流域控制面积0.13 km2,区域全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汇水沟道长240 m,三角剖面堰人工观测。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微型小流域控制站

  (3)标准小流域控制站 

    小流域控制面积1.86 km2,区域以农田和水保林为主,汇水沟道长1800 m,三角矩形复合堰,人工和自动同步观测。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标准小流域控制站

 

  (4)自动气象站 

    AMS-II自动气象站,该系统自动采集并存储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草(雪)温、地温等气象要素。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气象站

  (5)区域土壤水分及雪深系统 

  CRS1000B 区域土壤水分及雪深测量系统(美国),自动测量40 公顷范围0—50cm 深度土壤含水量或者等效于20cm 水深的积雪深度。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区域土壤水分及雪深系统

  (三)研究平台 

  (1)表土剥离长期定位试验 

  (2)极端土壤侵蚀模拟试验场 

  (3)作物与侵蚀试验场 

  (4)土壤侵蚀退化地理恢复试验场 

  (5)标准径流小区 

  (6)侵蚀沟复垦观测场 

  (7)条耕示范试验现田 

  (8)微生物试验场 

  (9)施肥制度试验场 

  (10)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示区 

  (11)大垄示范田 

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研究平台分布图

  (四)设备与设施 

  (1)自主研发“无动力水土流失过程自动监测仪” 

  (2)小流域径流泥沙监测系统(LTWpro,中国) 

  (3)区域土壤水分及雪深测量仪(CRS1000B,美国) 

  (4)自动气象站(AMS-II,中国) 

  (5)土壤粒径粒形测量系统(AZ-S0300,荷兰) 

  (6)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测量系统(ku – pF,德国) 

  (7)土壤空气传导性测量系统(PL-300,德国) 

  (8)土壤中子水分仪(中国) 

  (9)TDR土壤水分仪(美国) 

  (10)植被盖度仪(中国) 

  (11)雷沃146马力拖拉及配套机具 

  (12)360 m2综合实验楼 

  (13)水保实验室401.5m2 

  (14)江淮皮卡车1辆 

  (15)土流失过程自动监测系统 

  五、承担的主要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建站以来,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水利部、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省及研究所内部获得了3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基金6项,水利部4项,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1项,中科院3项。 

  (一)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执行期限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2021 

坡耕地有机碳演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2018 

国家智力引进办引智黑土引智项目 

国家科研项目 

2010-2020 

细沟浅沟侵蚀定量化 

国家科研项目 

2016-2017 

黑土农田垄体地表径流汇集与输沙过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8-2020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2017-2018年度水土保持科技推广项目效益监测与评估 

地方及横向项目 

2017-2018 

侵蚀复垦技术应用 

地方及横向项目 

2016-2019 

海伦小流域监测 

水利部公告项目 

2007-现在 

  (二)取得的成果(2013-2017) 

  建站以来,共发表SCI文章10篇,其中二区3篇(TOP1篇);中文8篇,其中CSCD文章7篇,学报级1篇;授权专利3项受理1项,软件登记注册2项;著书2部,获奖4项。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卷期页码 

作者 

论文类别及分区 

A novel soil wetting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wet stable aggregates 

Soil & Tillage Research/141 (2014) 19–24 

T. Sun, Q. Chen, Y. Chen, R.M. Cruse, X.F. Li, C.Y. Song,Y.S. Kravchenko, X.Y. Zhang* 

SCI-2 

Design and initial evaluation of a portable in situ runoff and sediment monitoring device 

Journal of Hydrology/519 (2014) 1141–1148 

Tao Sun, Richard M. Cruse, Qiang Chen, Hao Li, Chunyu Song, Xingyi Zhang 

SCI-2Top 

Evaluating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impact on Zea mays L. yield and economics using AnnAGNPS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16 , 155 :157-165 

Li H, Cruse R M, Bingner R L,Zhang X Y. 

SCI-2 

Allocation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to nodules of soybean in three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Mollisols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62 (2014) 60-65 

Yuan Chen, Zhenhua Yu , Jifeng Wang, Xingyi Zhang* 

SCI-3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in a Mollisol watershed of Northeast China 

Environ Earth Sci/2014 10.1007/s12665-014-3081-4 

Shaoliang Zhang,Xingyi Zhang,Zhihua Liu,Yankun Sun,Wei Liu,Lin Dai,Shicong Fu 

SCI-4 

Persistence of foraging chickens on grasshopper populations: A case study in Northwest China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24(10): 1206-1208. 

Sun T, Liu ZY, Long RJ 

SCI-4 

Grasshopper (Orthoptera: Acridoidea)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rangeland of northern slopes of Qilian Mountain (Nor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15, 15(1):1-7 

Sun T, Liu ZY, Long RJ 

SCI-4 

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change on gully development in typical Molliso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第226卷,779-788 

Hao Li,Richard M. Cruse,Xiaobing Liu,Xingyi Zhang 

SCI-4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 in Ukrainian Mollisols 

J. Agr. Sci. Tech. (2016) Vol. 18: 845-854 

Y. S. Kravchenko1,2, Q. Chen 2,4, X. Liu1, S. J. Herbert3, and X. Zhang1,* 

SCI-4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a black soil under no-till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in northeast China.The 

The Philippine Agricultural Scientist,2016,99(3):277-282 

Chen Qiang, Yuriy S. kravchenko, Li Hao, Chen Shuai, Liu Xiaobing and Zhang Xingyi. 

SCI-4 

  (三)创新成果 

  1)监测成果:  

  2007-2017监测结果表明,东北黑土侵蚀区平均每年土壤流失2-3mm,此结果为吉林省黑土地力保护立法条例、中央电视台黑土地保护节目、黑龙江省政协黑土地保护调研提供了重要依据。 

  2)产品研发: 

  XYZ系列型号的无动力水土流失监测仪通过水利部质量检验,已在全国推广。 

  3)技术研发: 

  条耕技术及配套农机具条耕犁研发应用,已经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泰来县推广。 

   

  站址: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光荣村 

  站长:张兴义 

  联系电话:13115606955 

  邮箱:zhangxy@iga.ac.cn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