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黑龙江日报:我省“土壤医生”有啥良方?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05   |  【 大  中  小 】

         

               省农科院国家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进行东北黑土考察。

 

         

                                  退化的黑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省农科院院部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站周边环境已不具备实验条件。

        2009年,周宝库团队历时5个月,采用冻土搬迁方式,给5000多立方米的土壤“搬

                     了家”,且土块方向和位置均与原址一致。

         

                          团队成员从事黑土保护田间试验。

         

                      肥沃的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

“听村里的老人们讲,以前种地一攥黑土一把油,不用上肥,粮食收成也好。”杨海军是海伦市小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可前些年,他发现一向高产的黑土地好像“生病了”:“黑土层越来越薄,松软的土质变硬,土坷垃越来越多了,产量也越来越低。”

“由于多年高强度利用,黑土地里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周宝库解释说。据监测,近60年来,黑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3,部分地区下降了50%。土壤潜在生产力降低了20%以上,且仍在以年均5‰的速率下降。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省如何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调查走访。

细算黑土地里的收支账

“黑土地之所以这么肥沃,关键在于它含有黑色的腐殖质层,也就是黑土地的黑土层,相当于‘大熊猫’的‘脑黄金’。”采访中,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韩晓增说。

“我省粮食年产量已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为国家提供了超过1000亿斤的商品粮。据初步估算,随着商品粮调出我省,带走的氮磷钾养分就有360万吨,而我省每年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只有250万吨左右,亏缺100万吨以上,且没有计算从秸秆带走的不能还田养分,而投入的250万吨氮磷钾养分当年还不能全被利用,有机肥投入不足,这样的土壤养分亏缺就更大了,长此下去土壤养分会进一步亏缺。”周宝库介绍说。

传统耕作方式让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大肥大水的增产方式保得了眼前,顾不了长远。

保护好黑土地刻不容缓。

监测数据记录肥力演变

土壤发育和肥力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土壤学研究高度依赖长期定位试验。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可以对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及吸收比例、养分利用效率等参数进行准确判定,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建立动态预测模型提供新的、更为合理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国际上最早的长期定位试验,于1843年在英国洛桑试验站建立。“42年前,省农科院国家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的第一代科研人员,就效仿洛桑试验站的理念,建立起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周宝库介绍说。

42年来,四代科研人员无间断地记录着黑土肥力时空演变规律,提出了黑土退化的关键因素,为指导黑土定向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在省内建有5个定位试验监测平台,分别是黑河的暗棕壤监测点、海伦的黑土监测点、龙江的黑钙土监测点、富锦的白浆土监测点和富锦的草甸土监测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邹文秀介绍说。

据了解,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在全省不同积温带和土壤类型区,建设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点2.3万个,对79个县(市、区)、113个农场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定点监测耕地质量变化,因地制宜加以保护利用。

利用试点项目 我省黑土地保护这样探索

海伦市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该市农业农村局黑土地保护项目办公室主任刘向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先后完成两次黑土地保护项目,一次是2015年~2017年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项目,实施10万亩;一次是2018年~2020年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项目,实施50万亩。”

这两次他们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3个模式:旱田平地是以有机物料还田为核心的肥沃耕层构建模式;缓坡型耕地实施以环坡打垄为关键技术,同时种植植物篱减风减灾的坡耕地保水固土技术模式;水田实施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为核心技术,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水分调控管理等技术的肥沃耕层构建技术模式。

几年下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22.2公斤,水稻亩均增长40公斤。同时,项目区内耕地质量持续向好,项目区外农民也自发开展起来,达成了全民保护黑土地的共识。

此外,哈尔滨市双城区、呼兰区,绥化市北林区、克山县、嫩江县、龙江县、桦川县、宁安市、富锦市、青冈县、巴彦县、宾县、宝泉岭农场等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县(市、区、场),黑土地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作层厚度增加,耕地质量等级均有提升。

深受连续减产困扰的杨海军,2014年在听了专家关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讲座后,开始在自己的地里试验。“第一年试了200亩地,一开始挺担心,翻那么深,把连续多年施肥的地都翻到下面去了,能不能出苗啊?可是等苗一出就不担心了,明显比邻居家的大豆出苗齐刷,长着长着还落了它们一头。第二年我就把500多亩地都应用黑土地保护技术了。产量比以前提高不少,一垧大豆能多打1000多斤。”

和杨海军一样,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尝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甜头。自2017年开始,他们通过实行秸秆粉碎抛撒、反旋埋茬、耕地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方式,进行黑土地保护利用,总经理赵德成说:“几年下来,明显感觉到黑土变松了、有劲儿了,施肥少了,一亩地能省10元~20元,还增收了,能多打30斤~50斤的水稻。”

科研人员“开方抓药”

王玉峰是省农科院国家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成员,2018年,她带领团队成员为东北粮食主产区开出了一剂治疗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药方”。短短1年时间,技术示范面积突破30万亩,示范区遍布东北四省(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消减2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多一些像刘老师这样掌握先进科学方法的‘土壤医生’,我们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底气就会更足了。”乔连海是哈尔滨市双城区水泉乡王家村种植大户,他说的刘老师,是省农科院国家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成员刘双全。试用刘双全带去的测土施肥技术三年来,老乔家的玉米地不但每亩地多打100斤粮,施肥的成本也少花了7元多,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多收入近70元钱。

像王玉峰、刘双全一样,一生致力于黑土保护、技术推广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几年,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在我省相继建立了十几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推广了“一袋子肥”模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打破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

除了技术推广,黑土保护团队还倡导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联盟”,在哈尔滨市召开了第一届全会暨学术研讨会,发布了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加强黑土保护的哈尔滨宣言。通过各国学者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黑土保护国家间的国际合作,为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龙江模式”初步形成

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站长、研究员马云桥介绍说,2015年以来,有关部门结合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地探索形成了5个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初步形成“龙江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

1、在松嫩平原中东部和三江平原中厚黑土层区域,主推黑土地保育模式;

2、在浅薄黑土层区域,主推黑土地培育模式;

3、在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等坡耕地区域,主推坡耕地控蚀增肥模式;

4、在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区,主推保护性耕作模式;

5、在水田区,主推秸秆还田水肥优化培肥模式。

54名专家已集结成团

早在2015年,我省就开始制定黑土地保护的相关方案。

先后在20个县(市、区、场)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印发《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一系列保护黑土地的部署就此铺开。

2016年,我省又出台《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实现耕地保护制度化、法治化。

据马云桥介绍,前不久,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我省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省内外25家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54名专家,将协力为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