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黑龙江日报·龙头新闻】“耕地中的大熊猫”守护记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9-06   |  【 大  中  小 】

   

  查哈阳农场围绕智慧水利、水肥一体化,以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为支撑,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李振全摄

   

  韩晓增40年如一日从事黑土地保护工作 。本报记者 荆天旭摄

  □本报记者 周静 李天池

  时间是最好的记录者。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极为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是扛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任务之一,事关全局,至关重要。

  我省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的56.1%。黑土地面积最大、保护任务最重。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黑土地保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和《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把黑土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作为大事来抓,落实工程、农艺、生物“三位一体”保护利用措施,持续推进黑土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9月,国务院将我省“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为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

  高位推动多措并举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黑土地肥就肥在它的黑土层。

  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晓增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那么黑土层就相当于大熊猫的心脏,土壤有机质则是大熊猫的血液。”

  这些年来,为了多打粮打好粮,黑土地透支了自己的营养和健康。

  “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龙江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综合施策,长效管护。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因地制宜推广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旱田“龙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都被国家列为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强化工程设施建设。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田块整治,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配套输配电设施,改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条件。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65万亩。

  ——强化技术模式推广。持续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推广以秸秆翻埋、碎混、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配套应用米豆轮作、深松整地、粪肥还田等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构建肥沃耕作层。

  ——强化农田生态保护。持续突出抓好黑土耕地生态环境改善,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

  科技助力提档升级

  保护黑土,科技先行。

  近年来,我省与中国科学院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合作,围绕黑土地力提升、肥沃耕层构建开展科技攻关,打造“用得上、有影响”“推得开、留得下”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硬核技术,构建更加成熟、有效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组建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提高黑土地保护科技创新能力。

  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韩贵清作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立足龙江打造国际黑土合作平台,先后三次组织全球31个国家和欧盟的黑土地保护专家线上召开黑土保护利用高峰论坛,为我省黑土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优科技支撑。

  “良医将治之,必究病所因。”黑土保护专家们千方百计为黑土耕地把脉会诊,辨症施治。

  ——“定位”样本,了解黑土退化过程。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有个全国最早的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站及黑土资源库,几代人连续44年监测土壤肥力变化,保存了近50年的土壤样本。这里形成了完备的黑土数据库和样品库,是黑土专家们非常信赖的黑土耕地宝库。

  ——“CT” 扫描,给黑土地建“健康档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16家单位,在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开展了天空地立体监测实验。通过“大体检”,收集黑土地全方位“CT”扫描影像,为900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建立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

  ——模式升级,给黑土地保护建模打样。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集聚黑土耕地保护方面的30余位专家,他们致力于将“龙江模式”升级为2.0版,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问题聚焦到黑土层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一是提高土壤培肥物质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效率,二是更加注重通过玉米大豆轮作提高土壤健康,生产出更加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制定“标准”,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邹文秀团队围绕“龙江模式”,陆续完成黑龙江省区域内所有黑土地土壤类型肥沃耕层构建的8项地方标准制定,其中《耕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已经上升为行业标准《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在全国率先形成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地方标准体系,为包含龙江在内的整个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长效保护久久为功

  黑土地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黑土地保护也非朝夕之功,黑土“保卫战”注定也是一场“持久战”。

  我省依托“一法一条例”,建立了黑土地长效保护机制。全面落实“田长制”,338.6万各级田长尽职尽责,形成全领域、全要素、全覆盖的黑土地保护态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坚持系统施策提升耕地质量,积极推广“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配套应用米豆轮作、深松整地、粪肥还田等措施;持续强化病虫疫情监测网点建设,更新改造施药机械,促进农药减量增效,严把废弃物处置关口,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为了让更多的技术人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我省将黑土保护纳入农技推广骨干培训计划,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服务能力。

  “多年的秸秆覆盖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生物性状,一些地块有了蚯蚓,还能减少土壤风雨侵蚀,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作为291农场农服公司的技术顾问,陈国建利用各种途径推广这项技术,“走到哪儿,就把保护性耕作推广到哪儿。”

  农民也收到了保护黑土地的实惠:大豆的蛋白质也增加了,玉米粉质、胶质的程度都增强了,收粮的商贩都提前定粮,收粮价格比不实行黑土地保护的时候增加3分钱到5分钱。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加强黑土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