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见证!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  发布时间:2024-10-04   |  【 大  中  小 】

金秋九月,北大荒万顷良田一片金黄,成熟景象遍布田野……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动“揭榜挂帅”,推进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通过“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措施,揭示并构建了黑土地退化机理和恢复技术体系,打造了成套的黑土地区域适宜性耕作模式,建立七个万亩示范区,示范区面积达17.13万亩;创制培育水稻、大豆、苜蓿、麦草、甘草、大麦等新品种36个;研发了黑土地力快速提升的生物技术和大马力清洁能源智能装备,各项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超3.26亿亩,归纳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大豆分层定位定量施肥、保护性耕作、水稻旱平免提浆、等高种植、等高宽埂等20项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

活动现场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记者行”活动走进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曙光农场等地,一线见证了4年来黑土地保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科技会战成果有效支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及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等重大任务。

现场取土

盯住难点 综合施策

用科技恢复土壤养分

9月28日,采访团走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友谊农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黑土保护研究中心,小流域综合治理微观实景沙盘中,侵蚀沟生态治理、等高宽埂、等高窄埂、水田无人农机、生态养殖、白浆土障碍消减、农业生产数字化监管等黑土保护模式微缩景观呈现眼前。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水蚀是导致黑土地耕地损毁、退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生态安全。在黑土地保护这场持久战中,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专家们,首先盯住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难点,集火攻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应用立体监测,多项成效显著。

三江平原地处湿润区,由于传统顺坡或横坡耕作方式不当,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变硬;低洼内涝、鱼眼泡遍布;水肥空间错配,地块内土壤肥力不均,作物长势空间差异大;退化严重,限制地力与产能提升,威胁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团队利用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精准识别侵蚀沟、破皮黄、鱼眼泡等退化位置及程度,并针对田块间、田块内差异化问题,利用地块画像多维数据、指标阈值,智能化配置等高种植、可耕作宽埂、窄埂、暗管排水、小流域尺度蓄排等工程措施,白浆土改土、智能施肥、条耕等农艺措施,以及草水路等生物措施,建成“涝能排、旱能蓄”“保水保土保肥”的黑土地海绵农田样板,实现小流域尺度水蚀退化阻控、低洼内涝消减、综合地力提升。创新“五良”融合方案,与北大荒模拟股份制结合,加快规模化黑土地保护利用,为黑土地保护提供系统认知、监测诊断、技术处方、精准手术的系统解决方案。

整地作业

“去年,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尝试了‘等高环播’种植模式,当时只在100亩玉米地进行试验种植。经过测产,地表径流量降低60%以上、土壤流失量降低8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15%,粮食增产5%,明年我还要进行大面积种植。”玉米种植户张宝库尝到了甜头。

“与传统的翻耕的方式相比,新的种植模式具有保持土壤结构和水分、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作业成本等优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刘焕军说。

经过几年的实践,友谊农场的坡耕地实现了粮食增产5%~22%、水土流失减少70%的综合效益,实现小流域尺度坡耕地水蚀问题“标本兼治”,做到了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玉米长势良好

产能提升 水土流失减少

白浆土也成优质田

通过科技会战,北大荒集团曙光农场的白浆土也成了优质田,现在收获机车开始玉米收获作业。

在现场,曙光农场第二管理区副主任王尧说:“过去,我们这里的白浆层厚,也比较板结,导致土壤通透性非常不好,农作物产量特别低,通过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的白浆土改良项目,现在土壤通透性上来了,透水性也好了,作物产量也上来了。”

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北大荒集团等单位联合攻关,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采取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与地力提升、粪肥还田、等高种植等10余项农艺农技措施,形成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黑土地保护“新模式”。

“以前我们家这块地是有名的‘三跑地’,跑水、跑土、跑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帮我们把土壤水分和养料都固定住,这些年这些措施下来以后,今年我家这苞米长势特别好,籽粒金黄,特别饱满,增产增收是没问题了。”曙光农场第二管理区种植户秦阳生语气里都是喜悦。

查看成熟玉米质量情况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核心。多年来,曙光农场积极加大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力度,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各类试验示范和系统集成10余项4万余亩。

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张锋说:“咱们这块地就是最典型的坡岗地白浆土,往年玉米一公顷产量在八九吨左右,大豆产量在2.5吨左右,经过这四年的改良之后,一公顷玉米产量能达到13吨左右,大豆能达到3吨半,总体产量能提升12%至24%;减少水土流失30%至50%,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查看大豆生长情况

团队作战 立体扫描

探索“三江模式”新规范

三江平原耕地集中连片。但由于土壤障碍、水土流失严重、低洼内涝耕地面积大、低温冷凉,限制地力与产能提升;农业时空基础数据匮乏,限制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大规模水田开发导致了地下水季节性下降、水土资源时空不匹配等问题。亟需提出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三江平原黑土地保护问题,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设置了水稻土和白浆土质量与产能提升三江示范区项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团队组织28家单位144位科研人员,包括农科院、水科院、农垦科学院、高校、龙头企业等,发挥建制化、体系化作战优势,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规模化、机械化优势强强联合,建成适于三江平原的黑土地智能化保护利用模式,简称“三江模式”。

刘焕军介绍项目情况

“在地块画像的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基肥、追肥等多场景处方图生成技术,同时实现改垄向、可耕作宽埂调配水分、草水路导水、暗管排水等黑土地保护‘精准手术’。”9月27日,在友谊农场智慧农业指挥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刘焕军说。

近年来,三江平原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蓬勃开展,一种全新的黑土地保护规范正在形成,实现了从黑土地保护的“精准处方”到“精准手术”的巨大跨越。

三江模式对黑土地保护问题有着系统认知理论的创新。针对水蚀沟治理、低洼内涝、坡面侵蚀等问题,从小流域尺度监测,综合设计水的走向和流速,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出发点。同时,建立起黑土地耕地质量立体监测认知新理论,完善监测指标体系,为全面精准把握黑土地状况奠定基础。

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的研发是三江模式的一大亮点。项目团队多次组织大规模航空遥感实验,获取海量数据,对黑土农田的多个要素进行米级高精度定量监测。通过明确耕地退化的各类指标与阈值,能定量诊断障碍与退化程度。并借助区域农业时空大数据,构建多尺度分区体系,实现田块内部的精准管理分区。

这一模式构建了面向三江平原黑土地保护的4套技术体系,即黑土地坡耕地水蚀智能防控与综合地力提升技术体系;白浆土旱田智能化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寒地水田智能化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基肥追肥全环节的水旱田智能施肥技术体系。团队利用立体监测技术精准识别技术,智能化配置多种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建成“涝能排、旱能蓄”的样板,实现粮食增产、水土流失减少,达到小流域尺度问题的“标本兼治”。

三江模式下的黑土地保护新规范,是把握重点、实践探索的成果,为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经过保护的“耕地中的大熊猫”将重新充满活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中作出重要贡献。

  • 通讯员:徐宏宇 颜子晴;记者:姜斌 刘畅;摄影:孟飒 徐宏宇 颜子晴;视频:徐宏宇 颜子晴 刘畅;编辑:李航;审核:孙溶;统筹:张瑜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