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中国科学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12项要求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3-01   |  【 大  中  小 】

一、改进调查研究

1.注意统筹安排,提高调研效率

院领导、院机关各部门要根据所负责的工作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制订年度调研计划。从实际出发确定调研活动的主题和任务、务求取得调研实效。院领导一般不同时到一个分院、一个单位进行调研,院机关各部门不要集中或轮番到一个分院、一个单位进行调研。院机关各部门确因工作需要同时或集中对一个单位进行调研时,应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牵头单位,保证调研成果共享,减少基层单位负担,提高调研工作实效。

2.注重实际效果,防止形式主义

要把院党组的重要工作部署、院属单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调研组织协调部门要紧紧围绕调研主题,实事求是地安排考察内容,在调研考察点上,要给领导更多的自主活动,力求使领导准确、全面深入了解情况。

要深入一线,多进实验室、多接触科研人员和职工群众,要减少一般面上工作汇报会,多采取座谈、看现场、听意见等方式进行调研。汇报工作时要讲真话、报实情,各考察点现场要真实,不能为迎接考察装修布置,更不能弄虚作假,防止调研工作走形式、走过场。

3.简化安排接待,提倡勤俭务实

院领导到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尽可能减少陪同人员,院属单位负责人不到机场(车站)迎送,院属单位不张贴悬挂欢迎标语横幅,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题词。

院领导及院机关工作人员到院属单位考察调研,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乘坐交通工具。调研期间不安排宴请,提倡吃工作餐,院属单位有食堂的,应尽可能安排在食堂就餐,不安排高档菜肴,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除工作需要外,不得安排到名胜古迹、风景区参观,不得安排超规格住房。

二、精简会议活动

4. 减少数量,规范审批程序

院机关各部门要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切实压缩各类会议和活动。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坚决合并。要尽可能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召开会议,视频会议不请外地同志到主会场参会。要减少在异地召开会议或组织活动,除工作需要外,避免在名胜古迹和风景区开会。开会要尽量安排使用内部场所。

召开会议或组织活动必须主题明确、目的清楚,事前精心设置议题,充分安排讨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除院工作会外,针对专项工作召开的全院范围的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每个单位参会人数不超过2人,时间不超过2天。开会提倡讲实话、讲新话、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以院或院党组名义召开的全院性会议和举行的重要活动,须经党组会议、院长办公会议或院主要领导审批,中央有要求的要按要求报请批准,涉外会议和重要活动应按要求送中央外办、外交部审核。针对专项工作召开的全院范围的会议,以及院内举办的超过150人或时间超过2天的非学术性会议,须由会议主办部门报请院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院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及非学术性研讨会、论坛等。确因特殊需要,院长出席上述活动须向中央分管领导同志报告,其他院领导出席上述活动须报院长批准,局级领导出席上述活动须报分管院领导批准,处级领导出席上述活动须报局长批准。除重大活动外,一项活动只安排一位院领导参加。

严格控制各类评审活动,切实保证评审效果,以职务身份参加评审会的院领导和院机关工作人员不得领取评审费。

5.控制经费支出,反对铺张浪费

举办会议和活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到外地参加会议活动要严格执行差旅费支出规定,尽可能选择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减少差旅费支出。严禁提高会议用餐、住宿标准,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得发放礼品和纪念品,不得组织到名胜古迹和风景区旅游参观。会议活动现场布置要简朴,院内的工作会议一律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板。

充分利用会议信息系统,减少纸质会议材料。院党组会议、院长办公会议等院领导会议,每个议题的书面材料最多不超过10页,有文字材料的,不再印制幻灯片材料。

三、精简文件简报

6.精简文件,提高质量和针对性

院已发文做出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制发正式文件,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除院级重要会议外,其他会议的报告、领导讲话等不以文件形式印发,确有必要的可以《情况通报》形式刊发。由部门发文能够解决的,不再发院级文件。院属各单位要严格按程序报文,不得多头报文,除院领导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单位名义向院领导本人报文。院机关各部门的发文或内部签批件,除涉密或不宜上网的外,一律使用院ARP系统处理和发送。文件要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控制篇幅。

7.严格控制简报,减少纸张使用

各单位除学术刊物外,最多只能有一份反映本单位综合工作动态的内部刊物。内部刊物要重点反映重要工作动态、经验、问题和工作意见建议等内容,减少一般性工作汇报和总结,严禁过度印刷和装订。各单位内部刊物一律不报送院机关各部门和院领导,确有需要的,可通过院信息报送系统向院报送电子版。院机关各部门不编印反映本部门工作动态的内部刊物。

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电子公文,逐步实现简报资料网络传输和网上办理。院内单位、个人之间,提倡发送电子贺卡,不发送纸质贺卡,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节约使用打印纸张、笔等,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规范出访活动

8.统筹安排院、局领导的出访活动

出访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不安排一般性出国(境)考察和访问。院、局领导出访活动应与分管工作紧密结合,要减少以科学家身份的出访和个人的学术活动。

院领导的出访活动依据外交部批准的年度出访计划由国际合作局统一安排,其他部门和单位不能随意安排院领导出访。

院领导、同一个部门的局领导不同团出访,且不能在短期内分别率团出访同一个国家(地区)的同一机构或部门。

出访1国(地区)在外停留不超过6天,出访2国(地区)不超过10天,出访3国(地区)以上不超过12天,不得随意延长在外停留天数。

严禁前往未报批国家,包括未报批的“申根国家”和互免签证国家。严禁持因私护照出国执行公务。

9 .控制费用支出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因公出国(境)费用标准,在批准的出访计划和经费预算内据实核销。对国家没有明确开支标准的国际会议注册费和城市间交通费,可本着节俭办事的原则据实报销。不得报销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的费用。

五、改进宣传报道

10.精简院领导活动报道

院领导活动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出席一般性会议活动不做报道。院主要领导出席重要会议活动和进行重要工作调研,院网站可作要闻报道。其他院领导出席重要性会议活动根据需要可按活动内容进行报道。院领导连续在同一地区的系列相关重要会议活动,可由主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一篇综合稿件进行报道。

新闻稿应紧扣会议主题,作为报告人、主持人出席的院领导可列名报道,职务称谓根据会议主题内容确定。

11.简化院级会议报道

院党组扩大会、院年度工作会等内部研讨、部署工作的院级会议,不邀请媒体记者采访报道,确有必要向社会公布重要部署和重要工作时,通过院网站、《中国科学报》或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报道。

六、厉行勤俭节约

12. 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配备

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不得擅自扩大公务接待范围,不得将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定点接待制度,按标准使用工作餐,不得提高接待标准。院机关对外接待工作用餐,原则上使用院机关餐厅。按照国际惯例,简化外事接待,控制接待规格和标准。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严禁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和公车私用。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