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参加“第二届中俄大豆科技合作论坛”
2025年7月8-11日,2025年第二届“中俄大豆科技合作论坛”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俄罗斯远东国立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由哈尔滨乐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来自25家中俄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研讨会围绕科技赋能大豆产业、共筑中俄农业合作新高地,回顾与展望了中俄两国在大豆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聚焦了大豆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服务两国经济主战场。本次论坛共设大豆育种与基因技术、植物保护和营养、智慧农业与精准农业、大豆加工技术、低碳农业、黑土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及中俄农业科技合作政策共七个会议核心方向与议题,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中俄两国农业领域的深入合作,为中俄两国大豆育种专家提供了深入交流、开拓创新的合作平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科研计划处处长刘俊杰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研究所在大豆育种领域的进展。“十四五”期间,东北地理所已建成了40万个株系的大豆突变体种质资源库和大豆多基因聚合技术平台;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出国内北方新品种“东稻122”、“东生118”等高产、高油酸和耐盐碱品种;“东生”系列大豆品种成果转化金额达6690万元,推广应用面积7000多万亩,为地方增加经济效益70亿元以上。
中俄两国从事大豆科技相关研究的34名与会专家进行了精彩报告,其中我所冯献忠研究员、孟凡立研究员、李春杰正高级工程师和翟红项目研究员分别做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进展”、“植物增强子调控机制及生物育种利用”、“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和“大豆光周期调控基因的挖掘育种利用”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中俄两国大豆科技研究现状及重要进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俄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两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组织中方参会代表参观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实验室、"TargetAgro"有限责任公司油料压榨厂、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育种试验田和长期定位田,全面了解俄罗斯从育种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为未来大豆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指明了方向。
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提升中俄两国专家、学者在大豆育种领域的科研合作,中俄两国大豆科技领域专家共同倡议,未来双方要整合相关资源,在项目联合攻关、品种选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汇聚双方智慧,提升双方大豆科技领域新高度,为中俄两国人才交流搭建友谊之桥,共同推动大豆育种工作创新发展,为中俄乃至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