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传播>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湿地简介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09-07-24   |  【 大  中  小 】

  一. 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对许多人来说含义不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

  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带有泥碳的沼泽、泥碳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禁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退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还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

  湿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的6%,却为所有20%的物种提供了栖息繁殖地。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可以确信,还有大量未被人们认识的物种。

  湿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国湿地类型及分布、生物多样性、湿地面临的威胁以及拟采取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提出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一部具有方针政策和法律效力的国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计划。

  二.湿地的类型

  像湿地的定义一样,湿地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方法和湿地的定义,将湿地分为三大类四十二种,其中天然湿地32种,人工湿地10种:

  一、 天然湿地

  (一)海洋/海岸湿地

  1、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米,包括海湾和海峡。

  2、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3、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4、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峭壁。

  5、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州、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6、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7、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8、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9、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10、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

  11、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12、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溶洞穴。

  (二)内陆湿地

  13、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14、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15、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小河。

  16、湖泊:面积大于8hm²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轭湖。

  17、时令湖:面积大于8hm²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拉市海保护区即是季节性淡水湖类型。

  18、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

  19、时令盐湖: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20、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21、时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与泡沼。

  22、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hm²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23、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hm²的泡沼。

  24、草本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25、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26、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27、灌丛湿地:灌丛沼泽、灌丛为主的淡水沼泽,无泥炭积累。

  28、淡水森林沼泽:包括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

  29、森林泥炭地:泥炭森林沼泽。

  30、淡水泉及绿洲。

  31、地热湿地:温泉

  32、内陆岩溶洞穴水系:地下溶洞水系。

  二、 人工湿地

  33、水产池塘:例如鱼、虾养殖塘。

  34、水塘:包括农用池塘、储水池塘,一般面积小于8hm²。

  35、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36、农用泛洪湿地:季节性泛滥的农用地,包括集约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37、盐田:晒盐池、采盐场等。

  38、蓄水区:水库、拦河坝、堤坝形成的一般大于8hm²的蓄水区。

  39、采掘区:积水取土坑、采矿地。

  40、废水处理场所:污水场、处理池、氧化池等。

  41、运河、排水渠:输水渠系。

  42、地下输水系统:人工管护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三、湿地水资源类型

  水是湿地生存的基础,湿地是水的载体,湿地水资源包括:

  1.淡水

  淡水是任何形式的水的来源,包括所溶解颗粒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可溶固体。河流和湖泊是地球淡水资源的例子。这些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世界上只有0.26%的淡水,而剩余的均是海水(咸水)或南北极的冰山、冰河和深地下水。与淡水生态系统有关的重要湿地是主要的河流、泥碳沼泽和天然湖泊的水源。这些生态系统维持了大量的有机物,如:按照物种的单位面积,淡水生态系统平均稍高于陆地生态系统。同时,又是海涂环境的15倍。另外,所有的陆地动植物种,包括人类都依赖于淡水资源。中国就是许多大河和湖泊的发源地。如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泥碳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水为淡水

  2.半咸水

  半咸水含有较多盐的成分(所溶解颗粒在千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点五的可溶固体),但是含盐量少于大海。半咸水的含盐量可以变动,其原因取决于潮汐、河流流入淡水的总量、雨量以及蒸发量而定。半咸水所容纳的有机物是根据所含盐浓度的变化来确定。如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典型的半咸水红树林生态系统

  3.海水

  通常海水包括所溶解颗粒的百分之三点五的可溶固体或盐。海水占地球水资源的97%,它支持着所有的有机物,其范围包括微生物、植物以及生活在海洋的鲸类。中国的许多湿地栖息地与海水有关,如珊瑚礁、浅水泻湖,滩涂/沙滩、岩石和海岸、滩涂岩石。

  四、为什么我们需要湿地?

  湿地通常是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可提供很重要的效益:

  1、提供水源

  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2、补充地下水

  我们平时所用的水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水补充水源。从湿地流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业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去,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蓄水系统。1998年的长江、松花江特大洪水,灾情严重,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这与沿江湖泊的蓄洪能力的减弱有直接关系。

  4、保护堤岸,防风

  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和风暴的破坏。

  5、净化污水,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

  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污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降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

  6、保留营养物质和碳

  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所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生物和湿地农作物;此外,约占地球面积的6%的湿地,所储存碳素约占总碳量的

  7、防止盐水入侵

  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沿岸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 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8、 提供食物和各种资源

  湿地可以给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

  9、 保持小气候

  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湿地如果被破坏,就会减少当地的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10、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11、 航运

  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12、 旅游休闲和美学价值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含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景,成为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地方。

  13、教育和科研价值

  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