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科研动态
    • 精选论文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传媒扫描
    • 合作交流
  • 其他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招聘启事
    • 联系我们
  • 专栏
    • 学术期刊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文献资源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专题
    • “黑土良仓”科技会战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二十大学习
    • 建党百年
    • 抗击新冠病毒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60周年所庆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十九大专题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热烈庆祝东北地理所成立50周年
    •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 创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研究所宣传专栏
    • 创先争优
    • 一三五专栏
    • 东北地区抗洪救灾专题数据集
    • 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 深切缅怀刘兴土院士
  •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东北地理所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李向楠

        副所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

      • 刘俊杰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 邹文秀

        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主任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简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我们希望与长期以来关注...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黑龙江省呼玛寒温带植物种质资源保育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各类职工130余人,6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国家杰青1人、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博士后
  • 科研成果
    • 概要
      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了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在大豆分子育种方面,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 ,揭示大豆光周期反应的本质,阐明了大豆适应高纬度与低纬度的不同分子机理。发表SCI学术论文337篇,发表CSCD学术论文456篇,其中在Science 、 Nature Genetics 、 PNAS 、 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水稻抽穗期和抗逆基因功能解析等成果。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农业技术中心举办“认知黑土、爱护生物、守护大粮仓”科普宣传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东北地理所开展公众科学日“走进实验室”科普主题活动
      •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为长春市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
      • 东北地理所举办“地球一小时”科普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 【科普中国】守护中国大粮仓:科学用养黑土地是关键
      • 【科学大院】黑土保卫战: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科学大院】要唠生物多样性,土壤可就不困了啊
      • 甲虫的硬壳是怎么来的?
      • 【中科院之声】森林健康可评估 多源遥感显神通
      科普图片/视频
      • 一粟一天堂
      • 一花一世界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度报告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信息公开工作2022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 综合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科学传播

      • 科普资源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中心介绍
    • 机构简介
    • 主任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黑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管理系统
      • 综合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
      • 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人事教育处
    • 支撑系统
      • 服务中心
      • 《土壤与作物》期刊编辑部
    • 野外平台
      •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双聘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简章
      • 博土招生目录
      • 硕土招生简章
      • 硕土招生目录
      • 硕土推免生及直博生公告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传播>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妈妈说虫子都会咬人,是真的吗?

来源:姬俏俏

来源:姬俏俏   |  发布时间:2020-07-08   |  【 大  中  小 】

  在我们身边陪伴着许多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昆虫,公园、校园、湖边、小树林、甚至我们的家里,只要你留心观察,肯定会有所发现。

  许多爹妈会给孩子说,千万别碰,虫子会咬人~~~(反正我就是这么被骗大的)。虫虫们好冤枉啊,当我正式接触这些小家伙,才发现,明明是它们害怕我们更多些。

  昆虫咬人需要什么装备?

  其实我们周围,只有一小部分虫子具备咬人的装备——(特殊的)口器。口器到底是什么呢?

  昆虫常见口器主要有五种:虹吸式、舐吸式、刺吸式、咀嚼式、嚼吸式。

虹吸式口器

  像发条一样能卷起、放下的是虹吸式口器(图1),蝴蝶就是用它来吸食花蜜,超级灵活,质地较软,可以根据花的形状任意扭曲折叠。

图1(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舐吸式口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苍蝇吃东西,头下有个像马桶疏通器似的结构(图2),一直在触碰食物(就算它不吃东西,也会用唇瓣一下一下触碰所有的东西),这个就是舐吸式口器,并不具备咬人的功能。

图2(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不要随便玩苍蝇,一方面是我自己不太喜欢它(因为它可能生在臭粑粑里,还会吃臭粑粑,然后再带着臭粑粑残留物到处飞);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身上会携带许多细菌病毒,尤其是对那些饭前没有洗手习惯的人,它会是潜在的杀手。这类生物它不会咬你,但是会恶心你……

刺吸式口器

  蚊子也是我们熟知的昆虫,那它是怎么吸血的呢?它的口器肉眼看来只是一根细棒棒,其实暗含玄机(图3)。

图3(图片来源:insectcop.net)

附:维基百科图片

  我们平时所见的是下唇,里面包裹着可以刺穿皮肤的上颚和下颚,这两部分扎入皮肤,进入血管前要在组织间不停试探才能找到血管,并不是一针见血(如图4)。

图4(录制者:Valerie Choumet et al.)(动图)

  蚊子唾液里有抗凝血和麻醉的成分,减小了吸血活动中断的风险。它们在吸血时,吸血和“注射”是同时进行的,即蚊子吸你血时,并不只用一根针扎你,而是好几根附肢同时对你进行微创解剖。

图5(录制者:Valerie Choumet et al.)(动图)

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就是蜜蜂口器的样子,因为蜜蜂会蜇人,想必大家也没什么机会能观察蜜蜂的口器长什么样子。

图6(图片来源:果壳公众号)

  当蜜蜂取食花蜜时,下唇须和外颚叶形成一个管状,毛刷状的中唇舌往复运动,舔食花蜜。科学家将蜜蜂喝花蜜过程借助显微镜和高速摄影记录下来,就像我们养的小宠物喝水一样,用舌头一下一下舔(图7),要是毛刷不够,可以用速度来凑。

图7(图片来源:果壳公众号)(动图)

咀嚼式口器

  最后一种口器才是真正意义上会咬人的口器,咀嚼式口器,适用于取食咀嚼固体食物,具体结构以蝗虫为例,如图8:

图8(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蝗虫的食量着实惊人,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农作物),再加上其繁殖速度快,常造成蝗灾。几个月前爆发的蝗灾就使许多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了危机。

图9(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除了蝗虫,蚂蚁咬人也挺厉害。我们都知道蚂蚁力气很大,不同种的蚂蚁咬起人来疼痛感也是不一样的,别问我为什么知道(?_?)。看它们形状各异的口器,就是在提醒大家:别惹我,不然就嗷呜咬你一口!

图10(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蜻蜓咬过。没错,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蜻蜓,会!咬!人!当然,要是你正确的去把玩它,是没太大问题的,但注意,no zuo no die。

图11(图片来源:Pexels)

  还有步甲(图12),虎甲(图13),螳螂(图14)等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儿,人家有可以自保的装备,才不会怕你,不管能不能打得过,都会与你决一死战。

图12(图片来源:www.changqingfoods.com)

图13(图片来源:zhidao.baidu.com)

图14(图片来源:Pexels)

  总结如何判断昆虫危险系数:一般厉害一点的昆虫眼睛特别突出、特别大,行动迅速,看着就凶,身上可能带武器(针、刺、毛或防御液等)。

与昆虫共建和谐社会

  日常生活中的昆虫在和人类长期共存的结果下,对我们的伤害力很小,大多数没有任何攻击性。有攻击性的多是因为它们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才反击,然而这个反击可能会使它们残疾甚至送命,但对于我们就是痛一下或难受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如初。相比较之下,它们的代价更大。

  大家要是怕它们,远离就好,若想挑战一下自己,其实无非被咬几口,疼一疼,极少有生命危险。当然,并不鼓励大家去和昆虫打架哦~

  请大家善待我们身边的昆虫。或许你不喜欢它们,但它们在自然界的生态位是很难被替代的;同时,也请你不要因为喜欢,就把一个类群从很远的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它可能会因为没有天敌而肆意繁殖,从而导致生物入侵。

  昆虫的口器就介绍到这里啦,要是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联系小编。(本文针对的是昆虫(六条腿),多腿的蜘蛛,蜱螨,蝎子,蜈蚣什么的不算数哦)

作者:姬俏俏

  主要参考文献:

  彩万志等.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张巍巍. 昆虫家谱.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1953号-1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编:150081
电话:+86 451 86601328 传真:+86 451 86603736 Email:igahrb@iga.ac.cn